"); //-->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电子元器件则是支柱产业中的基础产品。无论是国防军事领域、生产建设工程还是在日常消费领域,电子元器件无处不在。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与其上游产业——电子设备、电子材料制造业以及下游的电子整机装联制造业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基础产品产业链,因此,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认清电子元器件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发展特点与规律,对于政府产业部门和电子元器件生产、销售企业和应用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17%。电子元件生产企业31523个,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数量为8987个。专业研究所9个,产品包括电子元件、机电组件、微特电机及印制电路板18个门类的所有领域。电子器件生产企业1361个(真空电子生产企业83个,半导体器件生产企业728个,光电器件生产企业550个),产品包括真空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光电器件(激光产品、半导体照明、液晶显示器、红外)等产品门类。2006年1月~10月,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已实现销售收入7620.59亿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40.24%,增幅明显。其中电子元件与电子器件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522.85亿元和3097.74亿元,各占行业总收入的59.35%和40.65%,利润率分别达到2.72%和4.93%,环比分别提高了0.47和0.06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迅速主要足基于整机的升级换代,特别是平板电视、高端计算机、无线应用产品、汽车电子等的发展带动了新型元器件的增长。
我国电子元器件进出口呈继续增值的态势。据元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电子元件15大类65小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23.78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27.82%。其中,出口创汇305.18亿美元,同比增长30.93%,进口用汇41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65%贸易逆差11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3%。进出口值最大的大类产品是印制电路板16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7.27%,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2.59%,其次为电接插元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容器以及电声器件,前五大类产品的贸易总额合计505.92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9.90%。
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充分认识到现有的成绩时还应清醒看到急待解决的问题。与世界主要电子强国相比,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完善,自主装备能力亟须增强。这些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信息化的推进速度。
电子元器件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元器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电子元器件层出不穷。新型电子元器件体现了当代和今后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响应速率快、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功率、多功能、组件化、复合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等的发展趋势。下面以片式化元件和光电显示器件为例。
电子元件片式化成为电子元件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全世界各类电子元件的片式化率已高达70%,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三大基础元件的片式化率为77.0%。相应而来的表面安装技术(SMT)成为带动整个元件生产线变革的时代里程碑。表面安装技术(SMT)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SMT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在许多领域中已经或完全取代传统的电子装联技术,光表面安装技术是光电子器件实现小型化、高速、高组装密度、高可靠性的重要技术。全球片式元件龙头企业大部分已在中国建厂,中国片式元件行业竞争环境已经形成“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国家“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等重大研究计划均支持了片式元件相关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863”计划对电子元件关键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长期稳定的支持。“七五”期间支持了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研究:“八五”末期,高性能低温烧结MLCC项目为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九五”期间,高性能表面安装元件被列为重大项目;“十五”期间,新一代高性能片式元件的关键材料与技术被列为重点项目。
光电显示器由CRT发展到等离子(PDP)、液晶(LCD),再到OLED,标志着显示技术成长的3个技术发展阶段。清华大学有机发光显示(OIED)项目组和北京维信诺公司共同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款OLED全彩色显示屏,标志着我国在即将开始的第三代显示器市场竞争中已占据了有利位置。此前,我国的彩色显示屏尤其在液晶显示屏方面,所有的专利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如今在OLED领域,我国不但有了自己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在国内外申请并获得了20多项OLED专利。国内成都普天、重庆环显光电、香港中华光电等15家中国企业拟涉足OLED产业,国外三星、索尼、柯达、飞利浦、杜邦和剑桥大学都已投入OLED的生产研发。国外进入OLED领域研究有10年的历程,产业化已经开始。国内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及中试阶段。今后3至5年是OLED技术走向成熟和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
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对发展战略作出及时调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价值链延长,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及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札而随着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部冲击的增加,又对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需求环境。一方面,我国电子产品市场并没有饱和,尤其农村地区电子信息化普及率仍比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人们消费水平进入新的升级阶段,社会对电子信息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将有力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发展也前景广阔。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对我国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纲要》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基础产业的概念。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工艺装备和基础材料等。纲要明确提出未来5~10年内包括新兴元器件技术在内的15个领域为信息产业的重点发展技术。围绕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数字化家电、汽车电子、环保节能设备及改造传统产业等需求,发展相关片式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印制电路板、敏感电路板、敏感元件和传感器、频率器件、新型绿色电池、光电线缆、新兴微特电机、电声器件、半导体功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和真空电子器件14项产品门类。重点发展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光传输和光传感设备、微光机电系统、半导体照明等产品,重点发展液晶、等离子、有机电致发光和投影等显示器件。
电子元器件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核心基础产业持续发展。新型元器件要以新型显示器件为突破口,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和等离子显示器件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满足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
抓好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工程统筹考虑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力求实现整个产业跨越式发展。
推进优势骨干企业“走出去”战略,培育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引导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境外投资建厂、跨国经营等全方位走出去升级,创建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促进上下游合作,完善产业链条和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仍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要促进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快形成聚集效应突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经济效益较高、带动作用较强的产业增长带。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